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玉米市场涨跌本寻常,指鹿为马为哪般

来源:种业信息网 日期:2021/3/18 21:38:59

玉米市场

3月初春国内玉米市场迎来了一轮较为明显的调整,包括产区、港口乃至玉米价格纷纷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回落走势。以港口为例,容重720以上的玉米在港口的收购价从最高的3000元/吨已经回落至2840元/吨,不到三周的时间跌幅高达160元/吨,与此同时东北以及华北两大主产区的玉米价格也纷纷跟随走弱,华北地区终端收购价全面回落至3000元/吨以内,而东北玉米的收购价也在随后跟随回落,其中黑龙江以及吉林部分地区已经跌破2800元/吨大关。可以说玉米市场在经历了近一年的牛市行情之后,迎来了一轮较大幅度的向下调整。但就玉米价格本身乃至于其他农产品来说,没有永远的上涨,也没有永远的下跌,这本无口厚非。的确去年的一轮牛市让很多人大跌眼镜,但就是当下这个下跌行情的过程中,我们更要保持冷静,更应该去理性的看待市场,合理的梳理市场,理清多空因素,方才能够在这个波动更为频繁的玉米市场当中做出更为合理的操作。而在眼下,市场上仍有部分声音甚至可以说是谬论在误导市场,将一些利空因素解读为利多,指鹿为马,混淆视听。

解读之一:进口规模扩大是大大的“利多”?

此项解读的依据是基于国内玉米市场存在缺口,不容否认单就国内玉米市场本身,在生猪养殖存栏恢复进度理想,国内经济不断复苏,终端消费需求不断恢复以及玉米市场步入“零临储”时代之后,内贸玉米市场或将因有效供给不足呈现出“缺口”,至于缺口有多大,各家数据众说纷纭,我们不去辩论其真伪。但进口规模的扩大是因为什么?不容否认玉米供应呈现出了紧张的态势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谷物进口规模之所以不断扩大,其价格优势同样是主要因素。包括玉米、高粱、大麦乃至小麦等等在内,其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是基于有需求的前提下,其性价比更高所致。而从工序基本面来看,进口规模不断扩大,下游终端更多的使用进口谷物来替代国产玉米来进行生产,其必将减少国产玉米的使用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相应的减少。这样的结果又如何能够解读成为玉米的“利多”因素呢?从实际情况出发,春节过后,港口玉米市场交易一直处于较为清淡的状态,广东港口往年都是从大年初六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开启了贸易购销,反观今年直至正月十五中秋节南方港口的玉米购销尤其是内贸玉米的购销仍然是较为清淡的状态。进而推动了南方港口内贸玉米价格持续性走低,进而推动了北方港口玉米价格疲软进而推动了整个玉米市场价格进入次轮价格大规模调整。由此可见,谷物进口规模扩大被解读成为“利多”最起码在当下这个阶段是不可取的。

解读之二:近期北方雨雪也成为“利多”?

眼下正值初春三月,作为玉米的主产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自治区这三省一区仍处于备耕状态。其作为优质玉米的主要产区,春耕大规模开启要等到4月20日左右才开启.......正所谓“谷雨种大田”。而在近期上述地区迎来了一轮较为明显的雨雪天气,市场上又有声音传出,如此大规模的降水对于春播是极为不利的,部分地区已经呈现出潜在的“内涝”风险。在这里我想这部分声音怕是对“内涝”这个词汇产生了误解,

当下东北三省一区正处于备耕时代,从农业角度来看,此时的降雨尤其是北部地区的降雪无疑是对于当下土地墒情提升非常有利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墒”,“增墒”,当下东北田间并无大量作物,为什么有“内涝”的风险呢?你要是把这个内涝词汇用在当下小麦遍地的华北黄淮一带我们还可以理解,你将“内涝”用在当下正处于备耕“保墒”的东北黑土地上,硬是将这个解读为对于新季玉米播种不利,进而对当下市场形成“利多”的影响多少有些哗众取宠。

回顾2020年的玉米市场,玉米价格从1800元/吨上涨至最高3000元/吨,玉米均价全年涨幅超过了35%,这在历史上均属罕见。但还是那句话,没有永远上涨的行情,也没有永远下跌的行情。在玉米这个年产超过2.5亿的大宗商品上面更是不例外,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出现大幅波动例如当下的持续下跌行情过程中,我们更应该保持冷静,对于各方的分析、解读以及判断我们更应该保持理性的看待,切记盲目跟随,更不能听风就是雨、掩耳盗铃,最终只能自己吞下苦果。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