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水稻种植技术 > 正文

水稻育秧细节多,管理掌握不可拖

来源:种业信息网 日期:2022/3/22 22:56:29

当前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即将进入育秧阶段,单季稻区在4-5月份进入育秧阶段,这是全年产量的起跑点,每年因育秧质量问题造成后期减产的案例频频出现。不同的地方气候有所差异,虽不能一概而论,但根据水稻生长特性,依旧有很多共性需要我们注意,接下来一起分析一下。

一、确定播种时间

粳稻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即可播种,籼稻必须稳定通过12℃才可播种,因为粳稻抗寒不抗旱,籼稻抗旱不抗寒。此外,农时之间可能产生冲突,这就需要我们适期迟播,也有利于在扬花期避开高温,但迟播有临界期,通过不同水稻品种安全齐穗期的不同来计算最迟播期。一般秋季连续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0℃(粳稻)、22℃(籼稻)、23℃(籼型杂交稻)的最后一天为安全齐穗期。根据品种说明,从播种到安全齐穗期的天数,倒推最迟播种期。

二、不同秧龄期管理要点

1、一龄期

湿长根,水长苗,一龄期正是扎根立苗的关键阶段,土壤供氧好坏成为关键,要点是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切忌干旱。一般遵循“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雨天排干水、烈日跑马水。”在这几种常见情况下,水不上畦面,但如果早稻/中稻未来几天有强降温,必须上水护芽,或者有大风或暴雨天气也应如此。若是连作晚稻,有条件的可以在夜晚灌跑马水,不然最好在第二天清晨上一遍水,但在正午前要保证秧板水层渗干。

2、二龄期至三龄期

进入二龄期,浅灌为主,但遇到大风、暴雨、低温寒潮的天气,一定要灌深水护苗,特殊天气过去,逐渐排浅水层,不能一蹴而就,不然会造成严重生理性缺水。

生理性失水

生理性失水

进入三龄期,秧苗通气组织已经较为发达并且转入自养阶段,早施“断奶肥”是保证4叶期增粗的重要举措。建议第三片叶伸出叶鞘即可喷施“根正苗红”,一袋一亩地,尤其是早期遇到特殊天气,造成根系损伤的秧田,通过其中高含量氨基酸、腐殖酸及多种中微量元素,对恢复长势至关重要。

高温黄弱苗

高温黄弱苗

高温失水黄化

高温失水黄化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