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oading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百科 > 小麦种植技术 > 正文

尿素“堆”不出更高产,麦田追肥看苗情

来源:种业信息网 日期:2024/1/21 17:22:00

小麦麦苗

摘要:在不同地区不同的自然地理生态条件下,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和生长期光照、温度、水肥条件等不同,产量有明显差别。单靠增施尿素等肥料,并不能无限制地取得更高产量。麦田追施肥料,应根据苗情、土壤基础养分和前期施肥情况、天气条件等,掌握施肥时间和氮磷钾等各养分用量,据此确定适宜的肥料种类和用量。

小麦并非多施肥就能更高产。安徽沿江地区种春性红皮麦品种,产量不是太高,过分追求高产意义不大。

安徽淮南等地小麦到11月初播种,偏迟。11月3号播种结束,是在11月6号前后大范围阴雨天气出现之前播种的,出苗和成苗应该较好,每亩用种量55斤时每亩基本苗数量应达55万左右。若田间基本苗数量远低于55万,目测不足20万。可能的原因是,秸秆还田质量不太好,大量秸秆还于表层土壤,影响了播种质量,有大量麦种没能出苗和成苗。尽管如此,田间基本苗已足够,而且在田间分布均匀,麦苗单株生长也正常,反而形成了有利于高产的群体。

同时缺钾会造成麦苗生长瘦弱,基部叶早衰、叶尖黄枯。同一县市区域内的不同地块,土壤基础养分可能不一致。田里土壤是否缺钾,最好到当地农业相关部门(耕保站)咨询一下,据此判断以后是否需要补施钾肥,补施量是多少。

小麦亩产800~1000斤,全生育期每亩需纯氮35~40斤,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各15~18斤。每亩施三个15的复合肥60斤,折合每亩施纯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各9斤。基苗肥氮素施用量不足,但考虑到黄豆茬是肥茬,土壤氮素含量应该较高,加上田里小麦个体和群体正常,因此可以不再施氮肥。由于不知道土壤基础养分含量,不能判断是否需要增施磷钾肥。据耕保部门近年监测,由于多年大量施用磷肥,江苏各地农田土壤磷素含量普遍较高,有不少是富磷土壤,可以不施磷肥。

小麦种子吸水萌动后,主要通过降解种子内贮存的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形成糖分等小分子有机物,供芽体生长,处于“异养阶段”;出苗后,叶片转绿,能光合产生部分糖分,供苗体生长利用,此时进入异养与自养共存的阶段;到2~3叶期,种子内贮存的有机物全部耗尽(习称“断奶期”,类似于小孩断奶),麦苗主要通过叶片光合作用形成糖分等有机物,供苗体生长,进入自养阶段。

麦苗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主要是水分和氮、磷、钾等矿质养分(与糖分等有机物不同)。麦种萌发生根后,便能从土壤中吸收这些养分和水分,只是其根毛(根毛细,大量发生时吸收面积迅速扩大,吸收肥水的能力迅速增强)还不发达,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相对较弱,土壤养分浓度较高时有利于这些初生麦根吸收。生产上施足基肥,主要是为了让麦苗在早期能吸收到足够的矿质养分,让麦苗足肥生长,形成壮苗。基肥不足时,需在麦苗2叶期前后适量施肥(习称“断奶肥”),促进麦苗健壮生长,早生分蘖(因此又可称为“分蘖肥”)。如果田里小麦出苗数量充足,苗体生长正常,还不到1叶期,部分麦苗叶片上有一点冻害。要不要施肥,需看基础地力和前期施肥情况等而定。

小麦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是氮、磷、钾三种。当地富钾土壤上, 一般可以不施钾肥。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不易淋失(在缺磷土壤上稻麦轮作时,可以将水稻季所需的磷肥在小麦季施下,以保证有充足的磷肥供麦苗吸收,剩余的磷肥在稻田水湿条件下仍能被水稻吸收利用),而在表土不充分湿润时撒施磷肥容易在地表土壤干湿交替的条件下被晶格固定为不能被麦根吸收的无效态磷。

因此,可以考虑在近期趁表层土壤湿度较大,每亩撒施磷酸二铵40斤左右(按磷酸二铵含纯氮17%、五氧化二磷47%计算,折合纯氮6.8斤、五氧化二磷18斤。其中的铵态氮化水进入土壤,可以直接被“嗜氮”的麦根无限制吸收;磷素养分即磷酸根离子,随水进入较深土壤中,可被土壤吸附,不易被晶格固定,能持续被麦根吸收)、尿素20斤(折合纯氮9.2斤),这样能保证小麦苗期的氮素供应和全生育期的磷素供应。

所以说,一味的多施尿素,并不一定能获得高产,而是要根据小麦自身的苗情,以及田块的肥力水平包括当时的天气来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编辑推荐
    • 没有资料